嘉祥石雕常应用于民居外墙体构件地伏

发布时间:2014-08-06 18:31:24
 

地伏石雕包括地牛和虎脚。石雕构件地牛,外墙体最下层的矮平线脚,有时与虎脚连作。虎脚,即勒脚又称为大座,一般用整块的白石加工而成,其上砌筑粉堵。

1、构图特色:虎脚石雕随墙面的横向划分,也做分段处理,与隔墙相对应的虎脚宽度较窄,而在相邻隔墙面之间的虎脚宽度相应拉长,占满整个开间。虎脚的这种分段处理手法,同上部红砖墙身图案变化以及墙裙的纵横砌筑上下呼应,和谐一致,如实地反映出内部空间的分隔使用状况以及墙体的承重与围护分工关系。地牛由于同虎脚是在同一块石材上雕刻研磨而成,并且用作石基的石材往往横向贯通建筑的整一个开间,以保证具有更为坚固的抗压能力,所以,地牛的分段少于虎脚,在每块石材上左右连通,并且在整个立面上尽量给人以完整连续的印象。石雕牌坊

如果将立面的墙基部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又可以将它比喻为一列列的火车,地牛就象是连绵不断的铁轨,一段段的虎脚就象是一节节的车厢,其车头则是终止于门廊转角部位的础石,从而在构图上同水车堵取得上下的对位关系。在这里,础石功能极为特殊,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推敲:a、纵向来看,它与檐下的爆头在整体形态组合、体量大小、装饰特征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上下呼应关系,使檐墙与门廊侧墙交角部位的纵向线条更加坚定醒目,组构出门厅虚空间与集中装饰的优美边框,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惯用的图框手法。b、横向来看,它又起到了承上启下,有机过渡的作用。具体来讲,就象是古巴比伦萨良王宫大门在正侧两个立面的转角部位,巧妙地运用了五条腿的人首翼牛象,不仅没有显得荒诞,反而取得了在正、侧面都能收到完整的雕刻形象和良好的观赏画面的效果。公庄明冲天式石雕牌坊

民居建筑对这一转角部位的精心推敲与细致处理,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正立面,它作为一系列立面墙基的端头处理,以迥然不同的高度和方正稳定的形态,形成一连串虎脚强有力的美丽收头,为不断重复的韵律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有机完整,一气呵成,此谓"承上";而所谓"启下",是指它又成功地引领了门廊地伏的一系列雕刻。因为它在高度上等于门廊台基高度与门廊地伏高度之和,所以,在门廊内,它所显示的高度即为门廊地伏的高度;同时,在形体上,它所采用的柱础模式,同其余各面以及转角处的地伏雕刻一致,从而巧妙地从正立面的收头,转为侧立面门廊地伏雕刻的起始点,连贯协调,转变自然。其"一身兼多职"的艺术形式,充分反映出当地匠师对各个建筑细部的严密推敲,对装饰在建筑物上具体观赏条件的周密考虑,不仅符合石雕建筑装饰雕刻的基本原则,而且显示出精妙的构思与勇敢的独创精神。石牌坊

2、形态特征:地牛形态单一,只做出简单的素平线脚,有一定的视觉找平作用,给人以平整稳定之感。虎脚,正如其名字那样,总体形态如同两只背对背行走的猛兽,脊背平直,腿脚有力,如寻找猎物一般充满力量。这样的形态特征有诸多的灵活性与合理性:a、在两头端部不变的情况下,中央平直部位可以任意伸缩,向中央缩减为接近零的时候,则成为隔墙的底座向两侧延伸,则可以充满整个开间,从而适应了不同宽度的开间需求,以不变应万变,灵活性强,合理可行。b、几腿部位或作兽爪,或做草叶,或直接作成一头憨态可拘的石雕狮子,无论是怎样的装饰纹样,都充溢着虎虎生气和喷薄而出的力量,在艺术形象上同受力基座的结构功能协调一致。

地伏石雕,有的以青石雕刻,和墙身青石腰线、门口嵌砌青石雕件的材料及雕刻手法都相一致。有的以花岗岩刻成,色泽、质地与青石雕的腰或门口装饰都不相同,形成材料的质感及色彩上的对比。此外,在民居檐口柱与步口柱之间的地伏雕刻,别具一格,主要运用线雕手法,线条清晰而凹凸较小。题材有"连(莲花)生贵子(莲子)"、"喜鹊登梅"、云纹、龙纹,富含吉祥意义,民间装饰色彩浓郁。

版权属于: 长城石雕厂(http://www.shidiao567.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